NIKE 公式オンラインストア

丁乙

PEOPLEText: Hiromi Nomoto

在中国当代艺术界中,有一位独异于人的艺术家,他就是丁乙。在其长年的艺术创作活动中,他一直秉承着抽象的表现形式。一笔又一笔、一层又一层,极具震撼力的作品就此诞生。它们是其时间的沉淀,那些集结的线条让你眼花缭乱,那种眼花缭乱却时不时会在不经意中闪闪发光。

Ding Yi

前几天刚从香港回来,几天后又要赶赴北京的丁乙终于在百忙中抽出时间,接受了本次采访。首先,想听你谈谈你的创作背景。你在创作初始,受到了怎样的艺术以及哪些艺术家的影响?

非常复杂。我经历了中国80年代的重大变化。在这之前,在中国有关艺术的信息是完全没有的。最好的作品也只是来自苏联的一些作品。1980年,我在学校的美术系开始学习艺术。从那时候开始,我通过一些画册接触到了欧美当代艺术。

在你作品的背景中,学生时代所看到的艺术是怎样的呢?

当时的我画的是风景和人物。于是,巴黎画派艺术家中的尤特里罗给我的印象特别深刻。他所描绘的巴黎的街道,感觉上与上海非常相似,深深地打动了我的心。我尝试使用他的绘画手法和思考方式,其中包含的其传承下来的一些东西加深了我对西方艺术的认识。

那时的中国正发生着巨大的变化,国外大量的东西被介绍进来。我是从1983年左右开始尝试抽象的表现手法的,到了1988年基本确立了自己的风格。那时候,让我受到影响的艺术家有蒙得里安、弗朗西斯·培根和斯特拉等,我被他们深深吸引了。

2.jpg
《十示 1997-8》, 1997, 200x270cm, 丙烯成品布

在了解你的作品的过程中,你提到了蒙得里安这个艺术家的名字。你为什么会注意到了蒙得里安呢?

是我的性格吧。我是比较安静的性格。所以,我并不喜欢用感情的方式来表现。基本上,我喜欢把脑海中的思考用艺术来表现。

对于你的抽象表现是出于什么样的动机呢?

我一直试图探索一种摒除西方和中国传统绘画的,属于我个人语言的艺术表现手法。使用中国传统绘画手法要达到完美的抽象是极其困难的,曾经一些传统绘画艺术家们在山水画的概念中加入了抽象,但并不是纯粹的抽象。看到这些,我就想如果我能找到一种新的表现方法,不似艺术的艺术,即不是我们想象中的传统艺术。我把艺术和设计,两者结合在一起。但是,刚开始我创作的作品并不为多数人看好。

在你作品中登场的|“十字”因何而来?

它们只是横线和纵线交叉,只是一种符号。我以前学过设计,并在玩具公司工作了三年,在那里做过玩具包装的设计。那个时候,没有电脑,完全是手工绘制。包装尺寸的辅助线(设计图中表示尺寸的画线)是十字。从那里引伸出了十字。

有很多人说的作品是“米字”,有关这种说法你做何所想呢?实际上是否意识到汉字的“米”?

和汉字的“米”毫无关系。我从事这样的创作已经20年以上了,所以我希望在变化上能更丰富些。上面的十字稍微旋转下与下面的十字重叠就形成了汉字米的字样,其实不然。一划、二划出来的是个类似十字的符号,再补上三划、四划就变成了类似米字的形状,如果把四周围起来,全部就是八划了。对我来说只是难易度的提高,以思考方式来说是变得更加复杂而丰富。在这种结构上探索各种可能性。

3.jpg
《十示 2005-6》, 2005, 320x440cm, 丙烯成品布

你的作品使用了鲜艳的色彩,这些有什么含义吗?

和我的经历、生活的城市有关。开始时候的作品是用墨画的。1988年左右的上海满是灰尘如同染上了灰色,所以,这些就表现在了我作品的颜色上。

1998年,作品有了很大的颜色变化。上海有着强烈地变化,我寻找到了符合这种变化的强烈的颜色。于是,我选择使用了荧光色。当时,我全面使用了荧光色,「啊,(这样的上海)伟大的时代终于到来了」我当时就是这样的心情。

但是,这以后颜色再一次变化了。2008年,我发觉这种城市化的现象不再是令人惊喜的事情,而是一种问题。

想问下有关把成品布当作画布使用的事情。为什么使用苏格兰格子布呢?好象还使用过博柏利的布呢。

十字的表现手法开始到现在已经历经了10年了,我一直在探索追求新的表现方法。我一直在画格子,有人说「在画一块布」,因此,我就直接使用成品布,我想把原先的布变化成完全不同的东西。

不只限博柏利,(在成品布上绘画)开始的时候,大概化了一个月的时间在找布。这以后找到博柏利的布,觉得很合适就用了。为什么呢,因为博柏利的布(格子的花样)是有着完美的四角,而且颜色比较浅。颜色浅的话颜色比较容易改变。这就是理由。

4.jpg
《十示 2006-5》, 2006, 220x135cm, 丙烯成品布

有名的艺术家现在很多都是由助手进行作品制作的。而你,无关自己已经在艺术界和艺术市场上得到了很高的评价,好象还是一个人制作作品吧?

是的。我以一个月一件作品的速度自己独自创作着。当然,我也有2个助手,一个是做事务工作的,还有一是制作助手。制作助手会为我准备画布,这样的工作一个月只要做一天已足够,所以他每天除了给我倒茶,就开始自己作品的创作。结果是他也成为了一个艺术家。

为什么只是自己一个人进行创作呢?

不同的艺术家创作的方式不一样而已。这只是我个人的创作方法。

参加展览以及双年展等在国外的艺术活动也很频繁,但从没有考虑过转移到国外为据点创作,是吧?另外,在国内也好,也不转移到北京等地方只是一直在上海进行创作活动,是嘛?

因为我的作品都与上海有关。很多人问我「你最喜欢的地方是哪里?」。我会第一时间选择上海。

上海(的人们)是独立的。上海以外别的地方的艺术家朋友每天会见面,每天会一起吃饭。但,如果今天上海有展览的开幕式,想要参加的人就一起去。不想参加的人不去也行。我喜欢这样的感觉。

亚洲的艺术市场也好、观众的认识也好,具象的作品一向比较受欢迎。在这样的形势下, 你还是选择了继续创作纯粹的抽象作品,这并不是件简单的事情。有关这方面请你说些什么吧。

5.jpg
《十示 2011-3》, 2011, 220x220cm, 丙烯成品布

确实,纯粹的抽象艺术并不是亚洲的主流。在东方文化发展的过程中也鲜少流行。首先接受我作品的市场来自欧美。并非来自亚洲。然而,至今为止我这二十多年的抽象绘画也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,就过去和现在而言,年轻一代中对抽象的接受程度也大有不同了。

中国的当代艺术中,中国符号和概念是很重要。再从中引出与中国的关系及判断。但是这对于抽象作品来说很难吧。

从93年开始,所有与中国当代艺术相关的重要展览我都参加了。在参加威尼斯双年展的时候,我和徐冰(徐冰:以把字母象汉字般描绘的作品而广为人知的中国艺术家)展示的空间在一起。我的作品要在画面上表现出中国的元素很难,但他却在他的中国艺术家作品里使用了毛泽东等的元素。1993〜1994年间,西方媒体对当时的展览做了大量的报道。但后来我看了报道的内容,关于我的内容却几乎没有,只刊登了名字和小小的照片。

可见美术馆等在筛选展览艺术家时还是比较公平的。我冷静地理解为「所谓媒体反应就那么回事了」,还是慢慢地走好自己的路吧。从此以后创作活动也不断地开展起来。

6.jpg

你亲眼目睹了中国当代艺术登上了世界的舞台,并不断地发展、繁荣着。听说,现在你还在复旦大学美术学院执教。那么,你是怎样看待现在年轻的艺术系学生们和年轻的艺术家们的,你觉得他们有着怎样的倾向和特征呢?

我认为有两种现象。一种是在艺术市场上寻求成功可能性,直接模仿上一代艺术家的艺术家。还有一种是在大学学习中或在硕士课程中就去国外留学了,更多地从西方当代艺术的新的角度上进行创作的艺术家。于是,就形成了两种团体。这两种团体在未来中都同样会去寻找自己的艺术道路吧。

艺术之路存在着太多的偶然性。与那个地域的政治和文化、经济都息息相关。还有,在那个时代的接点上,正好发生了和重大的事件和转折,这些都能加速更多人的思考。
和我们说说你今后的打算吧。

对我来说最大的问题是创作进度的情况。一年只能创作12件作品。所以,我要办个展就很困难。而在民生美术馆办的个展(概括的·抽象的·丁乙个展)是从2年前就开始计划了。今年的展览还没有定下来。有人邀请我8月在瑞士做个展,但我还无法答应下来。

7.jpg
概括的•抽象的——丁乙作品展

丁乙
1962年出生在上海。艺术家。上海大学美术学院毕业。现为复旦大学美术学院教授。除了艺术作品以外,曾和爱马仕合作,把其独特的抽象表现印制成围巾。另外,也创作一些公共艺术作品。2010年的上海世博会的会场里放置了他十字形组合而成的雕塑作品。在上海的「Z-Art Center」和国外也可以看到他的公共艺术作品。

Text: Hiromi Nomoto
Translation: 徐 燕

[Help wanted] Inviting volunteer staff / pro bono for contribution and translation. Please e-mail to us.
MoMA STOR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