薛松
艺术家薛松以他的“烧烤”拼贴作品而知名。他的作品内容宽泛,所有的经典形象和符号常以印刷品碎片的形式出现在他的作品中。薛松于1988年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舞台美术系。现工作及生活在上海。最近香格纳画廊群展《一个接一个》(12月19日至2011年1月16日)让我们有幸采访到了他。
这次会拿怎么样的作品参加“一个接一个”展览?
这次是一个立体的作品参展。之前我的画作都是平面的,我希望能有所突破,从二维向三维走。另外,我对拆迁时留下的建筑材料也十分感兴趣,因为材料本身含有很多年的记忆,有故事可说,会考虑将拆迁材料加入综合材料创作中。
在您的创作生涯中曾发生过两场火灾。90年一场大火成为了您综合材料创作的源头,也成就了您独一无二的绘画风格。而91年的火灾烧掉您的工作室以及当时所有心血包括作品、油画及书法。我很好奇您对这两场大火怀抱着怎样的心情?
90年火灾之前,我一直很苦闷。我在寻找一种新的绘画语言,不同于水墨画,油画等一般的绘画方式,可是一直未能找到。那年其实是我家隔壁的小剧场着火殃及到我家,我一下子就被点通了,找到了一种一般作品达不到的绘画语言,就是综合材料创作。后来我就开始试验这种新的作画方式,引发了第二场大火。
91年的那场火灾是我在工作室试验的时候不小心引发的,我的油画及书法作品都被烧毁了,我还被拘留了。当时心情很遭,担心自己因此被单位开除了,在那个年代被开除是很严重的,还好后来没什么。
《毛》,混合媒体,100 × 80 cm,2000
综合材料的创作具体是怎么实施的?
最早的时候,我会到火灾现场捡现成的烧完的东西。现在,我会根据画面的主题,挑选报纸,杂志,灰烬等材料自己烧制。我的储藏室里有几麻袋的旧书,都是我收集来做创作材料的。我的朋友隔一段时间会送书来,或者我自己去旧书市场拉一车回来。其实综合材料创作在技术上没什么难度,它并不涉及什么绘画性的东西。
您曾提到过让材料来说话,材料能说写什么呢?
例如报纸,报纸的文字,图片等就能说话。我会根据我的创作主题,找寻合适的印刷品的内容进行创作,让它们来说话。
《灰做的书法》,混合原料, 60 x 60 cm,2008
有人这一评价您:“薛松似乎带着狡黠的恶作剧般的方式排演着自己的艺术大片。”您同意吗?
有这个成分在。我之所以选择画画作为我的职业是因为它够自由。在工作室里想怎么画就怎么画,对某些现象可以调侃、讽刺,类似于恶作剧,在现实生活中就不能。
您在欧美多国办过个展,外国人是能看懂您的作品的?
与中国人相比,外国人更能接受综合材料创作,因为他们更看重语言的独创性。90年代中期,我想要在中国办综合材料画展都很困难,画展有明确的分类,国画归国画,油画归油画展出。综合材料很难界定是哪一种类。不过,现在这种界定慢慢被打破了。
《抽象书法》,混合媒体,120 x 120 cm,2006
欣赏您画作的人,他们对您的作品是如何理解的,有没有一些有趣的评价?
大部分人很新奇:“画还能这么弄?” 艺术家觉得我很聪明,竟然能找到这种作画方式。评论家则把我的画归为主流文化中偏边缘化的一块。
我知道您除了画作之外,还会参与国际品牌的设计,如Salvatore Ferragamo萨尔瓦托勒.菲拉格慕的手袋,皮夹和休闲T恤登。有些艺术家对商业化的东西是比较敏感的,您怎么看待的?
我个人对商业并不是很排斥,只要不干涉我的创作自由就能接受。你刚提到的菲拉格慕这个品牌,我是觉得我们有理念相同的地方,即对于传统文化还有历史的关注,这是这两年我比较关注的领域,所以我就答应了与这个品牌的合作。
《与卡伯的对话》,混合原料,130 x 150 cm,2000
您给自己的定位吗?
一直随着时代在变化。早年关注理想主义的东西,现在则比较关注传统文化的回归。
《枯木逢春》,混合媒体,150 x 150 cm,2006
当代艺术家有自己独特的符号,比如张晓刚呆滞的双眼,岳敏君的傻笑,周铁海戴着墨镜的骆驼,您觉得你自己的符号是什么?
不同与你说的这些艺术家,我创造的不是一种符号,而是一种绘画语言,这种语言可以讲述任何故事。张晓刚,岳敏君等人是图示型艺术家,风格、符号一旦行程就很难变化,一变就不像他们了。而我呢,没有特点的符号,可以不断变化。所以他们是“以不变应万变”,而我是“万变不离其宗”。
《2010-2011一个接一个》香格纳艺术家群展
展览时间:2010年12月19日 – 2011年1月16日
开放时间:10:00 – 18:00
地点:香格纳画廊
地址:上海市莫干山路50号16号楼
电话:+86 21 6276 2818
参展艺术家:石青,薛松,靳卫红,计文于,浦捷,周铁海,张鼎,周子曦,耿建翌,施勇,向利庆,没顶公司,顾振华,张恩利,申凡,邬一名,魏光庆,王友身,李山,陈研音,孙逊,黄奎,冯梦波,计文于与朱卫兵,胡介鸣,刘唯艰,梁绍基,汤国,丁乙等
https://www.shanghartgallery.com